来自开普勒452b2020-1-20
俗语云:
兔不入蜀,犬不出关,皮皮虾翻车渤海湾
为羊惮蒙,为鸭忌宁,两岁的潮牛是一景
坊间传言,明初年间,南京烤鸭就已经成了百姓的坊间美食。后来流传进宫,明太祖朱元璋对这烤鸭甚是喜爱,江湖传言其“日食烤鸭一只”。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顺便带走了不少宫廷里的烤鸭高手,再后来才有了北京烤鸭。
这样看来,北京烤鸭也是由南京传入。而且南京不仅仅烤鸭一种,酱鸭、卤鸭、盐水鸭,鸭头、鸭脖、鸭舌、鸭翅、鸭油酥烧饼、南京老鸭粉丝……南京人对吃鸭的热爱恨不得顿顿不离,甚至有一年吃掉1亿多只的说法。
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南京》中也对南京鸭十分称赞:"咸板鸭才是南京的名产,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
据说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驯养鸭子,当时江南一带耕地较少但是水量丰沛,最适宜养鸭。《吴地记》中记载春秋时期,吴国专门圈了一座鸭城,方圆百里只见鸭不见人,江河密布,农人赶鸭的场景想来应是蔚为壮观的。
清代著名文人袁枚辞官来到南京小苍山的随园过起了隐居生活,所著《随园食单》帮他拿到文人圈中终极"吃货"的宝座。包含326种菜肴点心,深得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八字精髓。关于鸭肉做法包括蒸鸭、卤鸭、鸭糊涂等十种之多。
鸭子的选用与洗刷更有细致要求:
"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
"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
"鸭有肾臊,削之则净。"
在袁枚眼中那些烹饪不够精细的都要称作"俗厨",鸡、猪、鹅、鸭虽是果腹的食物,在他看来也是有灵的。滚煮需要各自使用器皿,不可混成一锅,一碗各成一味,才是"善治菜者"的做法。相信只有文人才能把饭食吃得如此精细。
想来鸡鸭牲畜在善治菜者手中,也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了吧
说袁枚是文人中的终极"吃货"可能会有为苏轼叫不平的呼声。但是苏轼一生漂泊,所到之处山高水远。而袁枚留在六朝金粉之地,南北交融,商贾云集,他可以食得精细,少不了南京的地利。
没来过南京的人可能也会听过盐水鸭的名号,虽然朱自清更爱咸板鸭,但若能尝得美味是需要赶时节的。盐水鸭不然,腌卤的时间短,现做现吃,因此一年四季皆可制作。而盐水鸭遇到了九月就更加圆满。桂花飘香,加以佐制,皮白肉嫩、鲜香味美、肥而不腻。
桂花飘香的季节
佐以桂花盐水鸭岂不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