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珠三角这几个经济强市除了广州之外,面积都很小,尤其是东莞、深圳、中山、珠海四市,加起来还不到8000平方公里。
反而是除珠三角之外的各城市,面积都很大,经济却很弱,充分说明了块头大不等于身体壮的道理。
我选取了珠三角六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和临深的惠州,一共七个城市做为样本,做了一个面积、人口和GDP的对比表。从数据中能看出,无论是GDP总量,人均GDP还是平方公里GDP,深圳都一枝独秀,全面领先,尤其是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远超其他城市。
如果拿掉深圳这个优等生,对比珠三角其他城市,东莞成绩优异,GDP排名广东第四,2018年增速广东第一。
再看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排名,东莞实际增速7.2%,排名第二,仅次于阳江的7.5%,超过了深圳、广州和佛山。
之所以对比这么多数据,是为了告诉大家,东莞是一个经济强劲的城市,不但实力强,而且增速高,后劲足,和惠州不同,东莞不靠临深,不靠概念,自己也能撑起楼市的一片天。
东莞的行政划分很特殊。
东莞下辖没有区,只有28个镇和4个街道(莞城、南城、东城、万江)。
东莞前身是一个县,下辖只有镇,1978-1987年,东莞大力发展制造加工业,经济发展迅猛,1988年被升级为地级市。
升级之后,东莞本该把下辖二十多个镇合并为几大区,但因为所辖范围没有变化,而且全市面积小,当时经济又不够强,就没有撤镇设区,只在主城区设立了四个街道。
等后来东莞的经济实力强到可以设区时,中央又提出精减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没有了设区的可能。
有利的一面,各镇埋头发展经济,因为镇区面积不大,基本都被开发,城乡差异很小。各镇经济比较均衡,强镇很强,弱镇也不会很弱。
弊的一面,镇的行政自主权很大,加上各镇面积小竞争大,导致东莞政府无法发挥强势主导作用。
比如像深圳,可以以政府为主导,集全市之力,先建福田中心区,再建后海和深圳湾,现在建设前海自贸区和空港新城,这种规划和大手笔,东莞政府是无法做到的,只能顺势而为。
导致结果就是今天的东莞没有中心区,整体经济指标看起来不错,但具体到城市内部,每个镇各自为政,力量不能集中,没有主导的发展片区。
很多人第一次去东莞,都迷惑于这个城市经济发达,藏富于民,城貌却落后如内地县城,也缺乏大城市该有的地标和名片。主要原因就是镇级为王,各镇经济实力有限,彼此又互相牵制,无法统一规划建设。
东莞楼市,可以概括为四个重点区域:临深片区、松山湖片区、主城片区和各个镇区。说一说我对东莞楼市的感受:2、房价最高点在松山湖,次高点有三个,分别是临深、主城和强镇3、各镇区房价在1-3万元之间,房价很实,炒作水分很小,靠的是本镇人口和经济支撑。4、买入东莞的投资客,更偏好凤岗、塘厦、黄江、虎门这些临深片区和松山湖。5、东莞政府不倚重卖地,新盘少,加上本身房价不低,东莞的投资氛围远远弱于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