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开普勒452b2020-6-9
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5月成都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15424元/㎡,环比4月上涨0.27%。通过房价数据来看,在成都中心城区,市场价最高的是高新(南)区,为23460元/㎡,环比下降0.64%;最低的为青白江区,市场价为8316元/㎡。市场价涨幅最高的为青羊区,上涨1.34%;降幅最大的高新西区,下降1.04%.分区域来看,在“5+2区域”,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和武侯区市场价均出现上涨,涨幅分别为0.29%、0.11%、1.34%和0.23%,成华区市场价微跌0.31%,热门区域天府新区上涨0.85%。分区域来看,在主城区域,仅武侯区、高新西区市场价出现下降,其余均呈现上涨的态势。5月天府新区市场价为21092元/㎡,环比上涨0.85%;锦江区市场价为22594元/㎡,环比上涨0.29%;高新南区市场价为23460元/㎡,环比下跌0.64%;青羊区市场价为19886元/㎡,环比上涨1.34%;成华区市场价为17253元/㎡,环比下跌0.31%;金牛区市场价为16390元/㎡,环比上涨0.11%;武侯区市场价为17927元/㎡,环比上涨0.23%;高新西区市场价为16019元/㎡,环比下跌1.04%。而在近郊区域,仅龙泉驿区出现下跌,其余区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温江区市场价为12440元/㎡,环比上涨0.24%;郫都区市场价为11981元/㎡,环比上涨0.23%;青白江区市场价为8316元/㎡,环比上涨0.97%;双流区市场价为13800元/㎡,环比上涨0.66%;新都区市场价为11803元/㎡,环比上涨0.47%;龙泉驿区市场价为13381元/㎡,环比下降0.44%。注:由于挂牌价格会受区域地段、房屋结构、房屋品质、装修程度、朝向等多因素影响,上述价格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依据使用。图中降价套数为5月各区域累计降价套数。“中心城区”指高新南区、天府新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锦江区、高新西区、新都区、郫都区、双流区、温江区、龙泉驿区以及青白江区。“5+2区域”指高新南区、天府新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锦江区。“近郊区域”指高新西区、新都区、郫都区、双流区、温江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声明:凡注明“来源:诸葛找房”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归诸葛找房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授权使用的转载需注明出处。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诸葛找房赞同其观点。
来自开普勒452b2020-6-9
近日,《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公告版)》发布。其中,涉及到成都多条地铁线路、站点调整(提醒:还在征求意见阶段,非最终方案)。具体有哪些变化了?我们结合相关信息尽量给大家展现,但可能存在不准确,请以最终官方公布信息为准。▲官方原图,确实看不清然而,官方发布的相关调整线路大图十分模糊,很多网友表示看不清楚。今日,不二特地将地铁族大神“微博@404Neutrinos”根据《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公告版)》,赶制的高清大图分享给大家!重要说明1.本图依照十分有限的资料制作而成,并在制作过程中整合了不同版本规划。由此导致的站位偏差和错误不可避免,具体走向及设站请以官方消息为准,本图仅供参考。3.受资料限制,暂时不添加S线。由于标注站名工作量大,目前仅提供无站名版。4.文中图文作者为“微博@404Neutrinos”,所有图片均获得原作者授权,切勿另做其他商业用途。▲白底无水印版(作者:微博@404Neutrinos)这是白底无水印版本,可以较为清晰看到具体各条线路的走向。成都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络,已经结成了一张大网!重点来了!《成都轨道交通远期规划》20200605数字线无站名版▲《成都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无站名版(微博@404Neutrinos)说明:因图片太过巨大,请在公众号回复 “ 地铁远景规划 ” 获取高清大图。我们根据《最新远景规划》提供的信息,以及大神的图来看看,这次的成都地铁到底调整了哪些线路。(远景规划站名参考@AyuReadyz 的命名)提醒:①以上图片均来自微博作者:@404Neutrinos ,所有路线走向以及站点设置,均非官方信息,仅作为参考,请以最终官方为准。②《成都轨道交通远期规划》因图片太过巨大,请在公众号回复 “ 地铁远景规划 ” 获取高清大图。③除在建及已运营线路外,其他线路均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设站及走向均未稳定,建设时间未知,有修改或取消的可能。所有由于规划改变造成的损失与本文作者及原图作者无关。图文作者:微博@404Neutrinos
来自开普勒452b2020-6-1
文丨子木昨晚,老友群里一位朋友分享了一条视频,视频里灯火交错,人声鼎沸,街道荡漾着浓浓的烟火气。随后配了一段文字,“看我们大成都,12点以后的夜生活硬是巴适惨了。”一并发来几张成都小吃的照片,惹得大家好生羡慕。其实除了这位老友,最近成都人的朋友圈都在转发着当地夜市的热闹景象。这是因为3月疫情之后,成都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允许小商贩占道经营”的结果。别看这一条小小的政策,可以让数万家庭在灾情过后,迎来希望。数据显示,截止5月底,成都全市设置的临时摊点2234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对于疫情之后的城市来说,10万就业简直是经济的救命稻草。其实衡量一个城市的成功,并不在于这个城市有多少上市企业,楼盖得这么高,而是真正对相对弱势群体的包容度。在这点上,成都敢为人先,撕开了一道光明的口子。 1、自古以来,街边巷尾小商贩,流动的夜市都在陪伴着城市的繁华。这些美食摊、小商品摊的经营者,大都是城市中爬行在底层的外来人口,用没日没夜的劳动力,换取勉强在城市中立足的空间,不仅还原了城市的底色,也为市民带来了便利。然而近年前却突然销声匿迹了。2008年左右全国掀起一股“文明风”,各地为了评选「全国文明城市」,把「城市形象」放在了城市发展的首位目标,而地摊或多或少有些“不入流”。很多城市认为改善太麻烦,直接采取“一刀切”式地禁止和驱赶。后来城市虽然干净了许多,但却从文明跌入了蛮荒。那时候地摊经营者像是过街老鼠一样,躲避城管的追赶。而城管则成为万人之上的职业,只要大街上看到占道经营的小商贩,仿佛打了鸡血般亢奋。大小报纸上隔几天就会刊登城管商贩争执的新闻,经过长期斗争,地摊经济最终以2009年夏俊峰惨案为终点,结束了历史进程。值得细说的是,2009年,我们城镇经济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态,城镇人口失业率仅为4.3%。然而时隔10年,2019年我们的城镇失业率达到了5.1%,疫情影响下,2020年4月失业率更是上升到了6.0%。从4.3%到6.0%,别看就是几个小数点的变化,按照2019年全国就业人数77471万人来讲,0.1%的背后,就是数十万个需要吃饭的家庭。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10年前摆地摊被认定为破坏城市形象的罪魁祸首,纷纷被遗弃。10年后却被重提,而且成都的地摊经济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产生了让人惊讶的经济效益。那么是当年不能治,还是干脆不想治? 2、前几天,大会直播间里,白岩松谈到了成都地摊经济时,给予了称赞,但是在命名上却提出了质疑,认为“摆地摊”或多或少有些不入流,认为“占道经营”更好一些。其实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完全对。一直以来,我都对地摊美食没有抗拒力,现在还能记得当年求学时学校门口卖臭豆腐很火的大妈。她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原来靠天吃饭,现在靠手艺吃饭,我们必须把它当作人生大事来做,一分是一分,不多拿不少拿,对得起顾客对的起自己。”摆地摊一直都是百姓主动求生的一种手段,是经营者的一份事业,合情合理,为什么叫做“占道经营”呢?老百姓喜欢说摆地摊,那便是摆地摊,光明正大的事情变成了被权利允许的苟且偷生,似乎怎么都说不通。要知道,市井虽嘈杂,但藏着的是城市烟火气和人情味,谁也不想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谁都想有一个稳定的吃饭地方。在知乎里热点评论里,有一位成都程序员说出了自己的故事。他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女朋友是985院校的大学生。男生白天公司上班,晚上陪女朋友摆地摊卖冰粉。摆摊两个月赚了2万多块钱。他说,摆地摊最大的感悟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哪怕生活再差,只要自己肯干,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都能养活自己。而且摆摊自由自在,何时出摊何时收摊自己说了算,摊位虽小五脏俱全,都是自己的事业,比自己在互联网打工开心多了。他在摆摊时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身份也各不相同,有老师,也有学生。有出来体验生活的,也有因为疫情失业出来摆摊的。有的摆摊是全职;有的白天经营自己的店铺,晚上摆摊; 有的开着公司出来摆摊的,有的摆三天亏本不卖了,有的日盈利达到2000多元的。在这个地铁A口,虽然大家身份不同,但是每晚都在一起摆摊,都有光明的未来。这句话很有感触,摆地摊靠双手吃饭,是值得尊重的,无所谓身份,只要每晚都在一起摆摊,便有光明的未来。这对于中国亿万来城市打工的年轻人来说,是坚定信心的一道箴言。 3、值得欣慰的是,在大会的最后一天,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肯定并点赞了率先松绑地摊经济的部分城市。随后,中央文明办发文: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与此同时,四川、浙江、陕西……越来越多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发布临时允许占道经营的政策。可以预见,接下来,市井街巷的烟火气将会在中华大地重新燃起。 这也给今年的就业市场创造了缓和的机遇,要知道,今年还有5174万农民工还未返城回到工作岗位上,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874万。当然希望各城市在放开地摊经济的同时,做好精细化管理,不要因为管理有困难而选择“一刀切”,也不要过度泛滥而影响居民生活,在“放”和“收”之前找到平衡点。让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真正的一部分,而不是临时刺激经济的特效药。未来3亿农民工进城,拉动内需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这是大会小会强调的最高战略。但在这之前,城市不单是想到他们背后的价值,而是要为他们创造留下来的条件。俗话讲,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来自开普勒452b2020-6-1
德信,你能!作者:orange、sunset骄阳胜火,东风如刀。静水流深的兴隆湖畔,几十号高手把18般武器磨得锃亮,“悉索”之声不绝于耳。向金庸先生保证,这片武林要诞生一个盟主,少不了一番风云鏖战。一名不速之客仗剑而来,占一片美地为营,似要打出一面猎猎旗号。中建、龙光、天投等几位老江湖齐齐喝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只见这略有几分书生气的剑客,摇着一面画了江南山水的折扇,不紧不慢把剑出鞘,回道:在下来自杭州。也没什么大事,只想在此分得半个江湖,而已。山雨欲来风满楼。剩下来的刀光剑影,就留与光阴去交待了。初哥赢下百轮战各位,上面的故事不是小说,是还冒着热气的新闻。今天上午,在6个月的沉寂之后,兴隆湖和十陵板块终于迎来2020年的首次土拍。好一场龙争虎斗。仅位于兴隆湖的1号宗地,即吸引了19家房企竞拍。经过129轮过招,土拍触发最高限价,进入无偿移交比例竞拍环节。一张生面孔杀出重围,以17299元/㎡的价格+1%的无偿移交的条件,拿下1号宗地,溢价率高达80%。德信地产。兴隆湖记住了你。1号宗地在湖畔路北段北侧、科学城北路东段南侧,净用地面积42.65亩,容积率2.5,用地性质为商兼住。9611元/㎡的起拍楼面价,预示着此项目注定处于兴隆湖楼市的一线地位。而超过17000的成交楼面价,则已是兴隆湖当前的地王。成都地产圈再次“报复性拿地”,也证明开发商对后市的信心极其充足。而在城南各个新兴板块的激烈竞争中,兴隆湖显然拥有“花魁”的占位。2号宗地,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灵龙西路以南、蜀王大道北段以西,是一块99.54亩的纯住宅用地,容积率1.5,由华润以6535元/㎡的起拍价竞得。在最近的一年半时间里,华润已在城东拍下7宗地,从万象城、十陵再到东安湖,“城东一哥”的头衔,华润算是戴得相当稳固。江南剑客闯天涯德信是谁?在成都,这是个陌生的名字。不过,在杭州大本营,德信早已号称“杭派三甲”。纵观德信27年的成长史,这显然是一段江南剑客的励志传奇。杭州,这个诞生了阿里巴巴的城市,足以谓之伟大。2005年,12岁的德信将总部搬到省会杭州,低调而倔强地生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小野心。及至最近5年,德信的步子近乎于飞翔。2015年,德信合约销售额“仅”75亿元,次年,翻了一番,达150亿元。此时,深耕浙江的德信定了个“小目标”——3年300亿。然而,仅仅1年,德信就将3年目标的进度条拉到了90%,达到270亿元。2018年,即3年目标的第二年,德信毫无悬念地提前、超额完成了目标,销售金额达396亿元。德信的坐骑哪是什么黑马,明明是那只大翅尽展的神雕!3年小目标完成之后,德信剑指资本市场,并于2019年2月,以“德信中国”的名义登陆港股。有沉甸甸的盘缠傍身,都不好意思偏居江南一隅了。上市后,德信锁定“全国化”的新战略,开始在整个华夏大地点燃狼烟:整个2019年,德信在全国新增土地38幅。纵然习惯了在杭州大刀阔斧,但面对X属性的成都市场,德信迈出的第一步,还是合作开发:与广西建工握手,将前两个项目都放在了视高。1年时间,足以让一个老手熟悉一片新江湖。此次单枪匹马杀入兴隆湖,看似突兀,实则必然。而三次押注国际城南,也印证了德信与成都同步成长的心念。这,是一个热爱未来的剑客。当然,从冲击千亿规模的第二军团的角度来说,“泛地产”也是一个发展的上策。德信就在“住宅开发”的主业之外,以“社区商业”和“产业小镇”为两翼,积极深化“相关多元化”。如此模式,或能在保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乃至实现风险控制。兴隆从此浪不平来自西湖边的德信,要说对“湖景房”缺乏经验,或者对成都的兴隆湖没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连你奶奶都不会信。成都这个城市,湖泊不少,但没有“西湖”这样的超级IP。成都人对湖泊的迷恋,也并不算深。不过,要是未来成都必须在众多湖泊中选出“一哥”,兴隆湖的胜率堪比国乒奥运夺冠。4500亩的水域面积,全城最大;政府盖章的产业+人居高端定位,绝不平凡。2014年到2020年,从水质很差的滞洪泄洪区,到成为拥有4500亩水域的"生态之肾"和高精尖科技的聚集地,兴隆湖,已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珠穆朗玛。可惜,在集中火力发展产业的格局下,兴隆湖的人居质量,槽点还真不少。德信问老江湖:你们,听说过鲶鱼效应吗?老江湖的反应我们暂未来得及采访,但可以肯定的是,兴隆湖,爱死了这样的新剑客。一个是笑傲全城的风云地,一个是冲向云霄的精壮汉,干柴遇烈火,必有熊熊燃烧之势。德信首个独立操盘的成都项目,命中注定是旗下的标杆级楼盘——这一点,德信地产集团副总裁施斌斌,也在今天予以确认。再说深远一点,杭派房企向来擅长将自然与产品融合,且打造出全国一流的园林景观。在这一维度上,德信很可能还将刷新成都人对杭派住宅的认知。毕竟,前辈某城在成都的表现,多少离成都人的预期,还差那么一点点。那么问题来了:德信为兴隆湖带来的作品,会来自哪个产品系?来看选项。1、 以英伦建筑风格为特色的海派系;2、 以欧式新古典建筑风格为特色的泊林系;3、 以新亚洲建筑风格为特色的大院系;4、 以现代雅致建筑风格为特色的臻悦系;5、 以“西湖气、庄子韵、东方潮”为三大基因的全新高端产品系——云庄系。选项4,概率会不会大一点?怎么说这也跟兴隆湖的style更贴切。好吧,德信你这个剑客,速速亮剑!兴隆湖并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江湖。它还赶着升级迭代,跟其他对手比划一下涅!
来自开普勒452b2020-6-1
我市商品住房购房登记平台要换新地址了(只是位置迁移,功能和操作无变化)新地址: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河蟹*官网网页链接 1:进入成都市住建局官网Step 2:点击网上政务大厅Step 3:点击商品住房购房登记平台Step 4:点击购房者入口进行登记为方便购房群众办理业务并提前适应有关变化5月21日至5月31日为业务办理过渡期期间在房协网站和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均可进行购房登记再次提醒️️6月1日起成都房协网站商品住房购房登记平台将停用
来自开普勒452b2020-6-1
来源 : 高冷看房文 :许高冷我整理了今年4月、3月和去年4月的数据,价格方面这三个月的均价差异都不大,就两三百块钱的区别,重点在于成交量,可能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前两个月基本上莫法看房,今年4月的成交量都远甩上个月和去年同月。4月跟3月比,成交面积上浮41.2%,成交套数上浮了37.7%,跟去年同期比都涨了50%以上。只看这一个月的成交量涨幅可能会认为大部分都是受疫情影响靠第一季度累积起来的买主,但是我把2020.1-4月总成交看了一眼,成交套数和面积,都高于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大家更喜欢买房子了。区域排名按照本月成交价我排了个序,高新南已经超越锦江区获得了第一名的皇冠,往期数据表示近一年这两个区一直在争第一,而大部分时候都是锦江赢。2019年老王锦江区一整年均价几乎都超过了高新南,只有最后一个月12月比高新南低约250元/㎡,也许因为高新独立后珍惜它的人越来越珍惜,今年两区出现成交均价不相上下的事态,斗争之下高新南同比去年4月涨了2200元/㎡,锦江涨了125元/㎡。于是乎,高新南第一了。可怕的是,天府新区一伙越过成华和武侯排到了第四,是本次阶级跨越最大的一个区。同时高、天两区也是同比涨幅最高的区,比去年同期成交均价高了2000元/㎡以上,而其他区的成交价小的就几十块钱区别,高的也就几百都谬破千。相对南拓的努力,龙泉跌幅反而比较大,按理说龙泉不应该啊,这个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均价数据不准。说自己数据不准,我怕是脑壳有包,所以要圆回来。二手房成交均价跌不等于区域二手都在跌(肯定也有跌的哈)还有一个可能性是高单、总价改善购买力进入了新房市场,二手成交就以单价相对低的小区为主了,肯定会拉低区域均价,特别是新房供应版块都偏好的区域吸引力更强。这次只写了二手房,单价的优越感体现不出来。打个比方:龙泉新房供应足,主要供应版块十陵、东安新城(书房)以及大面都算优质,改善项目多,诱惑大,开发商品牌也好,比如新希望锦麟府、首开龙湖景粼玖序、电建地产洺悦御府、北大资源紫境东来、中海御湖世家等等各种姿势很齐全。武侯成华也同理,武侯区是发展较早的行政区二手房龄普遍较老,还不如切武侯新城来一套,比如当代璞誉、金茂府、金科博翠府、保利大国璟、龙湖天宸原著、西派宸樾、中粮瑞府等等,选择面广,包包深的非必要不需要花高价买个二手房,更倾向选择新房。高新南区、锦江区、青羊区等区域新房供应不足,二手房选择面大于新房,买好房好区域就那么几坨,比如金融城、大源、攀成钢、金沙光华,再加上以小面积高单价著称的学区房加持,均价上浮也很好理解。天府新区的牛批在于新房供应已经那么大了,二手房还能涨两千,应该跟去年底区域调整应该有一糜片关系:五城区和高新区资格可以买天新。一个很直观的体现:2020.4月成交面积和成交套数同比2019年4月基本都涨了1.5倍,是全成都成交面积涨幅最高的区,反过来高新南因为只出不进成交面积降了一点点,可是,它的成交均价是4月份咪咪最大的。上半部分差不多完了,来点刺激的成都的豪把房子都买在哪儿了这部分我选择了几个维度面积200㎡以上的总价500万以上的和总价1000万以上的面积区间:200㎡以上银河系成都主要成交面积历来都在70-90平米之间来回试探,这次也不例外,但是,涨幅最多的不在这个面积区间,而是200㎡以上。200㎡以上的成交基数不大,4月也就一百多套,环比同比都翻番,其次150-200平之间的面积环比涨幅第二达到了67.9%。你们的钱真的太多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感觉,越买越多,越买越大,我想把这个车间工人的工作辞了喊上我们村的人组队借网贷,再买它十套大平层全部找代持,过几年好生打官司。200平以上的户型主要在哪些地方成交,哪个地区涨幅最大,主要是哪些楼盘就有点好奇了。天府新区成交面积200㎡以上数量最多,增长套数也最多,4月成交34套,比上个月多24套,比去年同月多23套。其次是高新南4月成交15套,环比多9套,同比多6套。锦江10套,环比多6套,同比多10套。二圈层温江多,剩下行政区2020年4月都不足10套。这部电影的主角又是那两爷子。大户型成交版块都比较纯粹,比如高新南200平米以上的成交小区都是金融城的高端住宅,又大又贵,号称最纯粹。锦江区攀成钢还有点多,也是又大又贵的版块,这两区两个板块都是放眼全成都范围内圈层存粹既能改善生活又能一定程度满足读书的版块。一次性解决几个问题:改善、学校、优质版块以及内心的骚动。天府新区大户型也多,跟高新和锦江相比别墅占比高一些,这部分人购入的G点不一样,要么买绝版独栋要么买稀缺自然资源景观或者牛批的外形,要的不是性价比更不需要学区房,要的是我们不一样
来自开普勒452b2020-6-1
文:吴思竹事情是这样色儿的。这两周我们在踩盘的时候,多家开发商都不约而同的向我们反馈了一个信息——成都自五一假期之后,出台了一系列阶段性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据传,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可能是在国家统计局那里的数据不太好看。其中,新房环比上涨幅度在主要一二线城市中相对居前,尤其是2月1.2%的涨幅是全国第一。而新房同比涨幅,1-4月均在10%以上,虽然这个同比涨幅并不比很多城市高,但这些城市的量级又比不上成都,因此某种程度上成都也算“被冒尖”了。而在二手房方面,成都也有触底反弹的趋势(我在年初的预判中讲过),尤其是4月的环比涨幅达到2.1%,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首位,而闹的全国人尽皆知的深圳二手房涨幅才1.7%,这也是成都自2016年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第二、此前某楼盘误传7万元/平单价影响不太好。除了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的数据之外,据说前不久某楼盘被误传7万元/平的单价,经很多房地产从业者和自媒体疯狂传播后,也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一些不利舆论。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就不展开了。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实事求是的说,成都绝对是本轮房地产调控最严厉的城市之一,迄今为止,限购、限贷、限售、限价“最严四件套”一样不少,且自2018年5.15新政以来,基本实现了“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目标。那么,为什么一个执行了"最严”调控的城市,会在数据和舆论上“冒尖”?原因有四个:第一、成都房价涨幅大,低价地减少高价地入市是主要原因。在统计局的数据里,成都的房价是一个均值,它由一定时间内所有新建商品住宅的备案价取平均值得出。过去成都的房价比较低,原因就在于这个数值里,既有低楼面价楼盘,又有中高楼面价楼盘,两相中和之后,数据就比较好看。但是,随着成都低楼面价项目逐渐售罄,越来越少,可以用来中和的“冷水”已经不足,市场上“滚烫”的高楼面价项目成为主流,这时房价数据就会抑制不住。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成都没有限价。我们会发现,低价地项目依然卖的很便宜,且摇号的人巨多。例如,恒大天府半岛、川发天府上城等,之前卖多少钱,现在依然卖多少钱,游戏规则并没有变。而中高楼面价项目,第一政府不可能让它们做赔本生意,这涉及到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和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尊重;第二它们的定价原则也是一以贯之的:成本定价法、批次定价法、周边同类价格参照法,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三选一,游戏规则依然没有变。也就是说,成都坚持了自5.15新政以来的所有游戏规则,但结果却“变坏”了。第二、成都房价涨幅大,本身房价基数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实大家认真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就不难发现,涨幅过大的城市中,成都并不是唯一。我以今年3月的数据为例,同比涨幅超过10%,且涨幅高于成都的城市有呼和浩特、南宁、西安、西宁、银川、唐山、徐州、洛阳、大理,成都只能排在第10位。观察这些城市,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征,基本都是西部城市,或者三线城市,它们的房价基数本身就比较低。而房价基数低,哪怕只涨了一点点,它都会从数据上体现出“涨幅大”的特点。以2019年官方公布的深圳房价和成都房价为例:深圳房价为64675元/平;成都房价为15594元/平,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涨幅,成都2.1%和深圳1.7%来试试。尽管成都的涨幅高于深圳,但实际涨幅也就是327元/平;而深圳呢,其涨幅已经达到了1099元/平。面对这样的数据和结果,到底哪个城市的房子涨幅大?哪个城市买起来更困难?第三、二手房涨幅全国“居首”与市场实际体验不符。我当然不敢质疑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但我们也必须了解,国家统计局关于二手房的数据是“非全面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统计的,换句话说,二手房是抽样调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和深圳不一样,成都是一个以新房为主的市场,二手房占比并不大。目前仅链家外网上,成都的二手房挂牌量就已经接近14万套,可以说二手房非常难卖。成都的二手市场就算不是“死水一潭”,那也绝对是“波澜不惊”的,这和在全国闹的沸沸扬扬的深圳比起来,成都二手房堪称“模范生”,市场上并没有出现任何乱七八糟的疯狂现象。而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我也不认为成都二手房有明显的上涨迹象。我在成都某小区拥有一套大平层,而这个小区可以说在三环以内拥有绝对的标杆性和定价权,但自从2017年泡沫期曾短时间挂上过4万后,迄今为止都只能在3.5万左右徘徊,且持续了近2年。所以,我认为对成都的大多数二手房来说,“阴跌”才是常态,上涨不是主流。基于市场实际体验的不同,我也去查了一下第三方的数据,力争做到“兼听”,大家也可以在官方数据之外有一个参考。我以诸葛找房小程序的数据来举例:很明显,数据显示成都2020年1月-4月,二手房挂牌价在15300-15400元/平之间箱体波动,上下不过100元/平,可以说价格略有上涨是事实,但幅度非常轻微。而且这还仅仅是挂牌价,实际成交价必定还有让手。而从最近一周的在售涨价/降价房源对比图,我们也可以看出,降价房源几乎是10倍于涨价房源的,所以这进一步说明了成都二手房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买家拥有更大的议价权。所以,一个存量巨大,买方主导,平静如水的成都二手房市场,被“定义”为比深圳还夸张,明显与实际体验不符。综上所述,我认为对部分购房者来说,现在是一个小的买房窗口期。第一、部分购房者,主要是指高端项目和豪宅项目的买家。刚需和改善应该没有太大的让渡空间,即使有,空间也相对比较小。第二、在这个窗口期,高端和豪宅项目大概能够帮助购房者节约1500-2500元/平的成本,按一套房子180平米算,也能节约27-45万,这不算一个战略级的大数字,但战术层面还是不错了,如果刚好有需求的购房者,应该把握住。第三、这个窗口期可能不会太长,大概几个月而已。前面说了,本身这事儿就值得商榷,只要成都数据缓和了,或者沟通到位了,政策应该就会恢复原样。其次,如果这事儿缓和不了,那么开发商就会深度调整自己的装修标准(现在是临时调整,很难大改大动),到时候大家拿到手的房子,可能真会“精装”变“简装”。总之,以上就是一些新的市场概况和变化,有一些楼盘可能原本性价比普通,但在这个小的窗口期,性价比会有一些提升,那么我认为对购房者来说,肯定还是要具体楼盘具体分析,但提前“意识到、判断好、把握住”还是有必要的。
来自开普勒452b2020-6-1
6月5+2区域共有26个新盘或将预售,最惊喜的是,青羊区在经历了N个月的空白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全新成员~新力曦悦,可能入读实验小学明道分校项目名:新力曦悦地址:青羊区成飞大道东开发商:成都力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容积率:2.0绿化率:30%楼栋总数:9栋总户数:298户停车位:589个物业公司:新力物业集团预计今年会迎来改善年的青羊新城,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新力的36亩地块。这块地是新力在去年7月以16200元/平米竞得的,小区占地很小,但是打造的是新力成都首个TOP级“悦”系产品。TOP在哪?比如容积率2.0;1梯1户配置;户型改善~可能入读的实小明道分校,前身是实验小学红碾分校+清江学校,其中的红碾以前是村小,只有3亩~后来这两所学校合并了,然后于2011年4月8日又搬迁,才更名为实验小学明道分校。
来自开普勒452b2020-3-26
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稳定,石家庄楼市就搞了个大动作。3月25日下午,东胜集团旗下的石家庄乾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过241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0.04亿元竞得【2020】009号棉五小区改造地块,楼面价高达15840元/平方米。而这一价格很有可能成为今年的“地王”。区位示意图,非精确测量要知道,在三个月前的2019年12月24日棉五旧厂区(【2019】082)地块出让,同样经过2个小时,324轮的激烈角逐,最终被中海地产以20.11亿元的代价拿下,楼面价“仅”11065.27元/平方米。其实,竞价过程,拿地目的没啥可说的。除了“看好石家庄房地产市场开展前景”之类的套话,作为石家庄本地房企,参与旧城改造项目,更多的应该是与政府谈妥了开发条件。不过,这一次土拍会不会成为石家庄房价再次暴涨的序曲,还需要观察宏观房地产政策风向。在不远的将来召开的两会,将带来答案。不过今年一大主题任务是“脱贫攻坚”,联系最近有关部门的表态,主基调大概率依然是“房住不炒”。也就是说,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高地价导致高房价是正常逻辑,但买房人的成本也会增加,不值得欢呼,但愿推出的产品是值得这么高的房价。
来自开普勒452b2020-3-26
1一般来说,大多数省会城市的GDP会比它所辖的地级市要高,但河北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河北,石家庄不能称为经济核心,只是经济中心之一,因为它的前面还有一个唐山。石家庄这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依托交通兴起,缺少底蕴,在很多老河北眼中,这个省会似乎并不特别让人满意。说起名声,曾经的省会保定,历史上的直隶首府,似乎比石家庄更煊赫。论其底蕴,保定以及南部的邯郸,都远胜石家庄,甚至石家庄周边区县正定和赵县也更有历史。而辐射力,石家庄偏西南,它的能量太小,对北部的城市影响力有限。张家口天天往北京靠,承德秦皇岛经常接待中央,廊坊更是占据了得天独厚的环京优势。再看经济,唐山的GDP始终压着石家庄一头。一个省份共同的认同感是很难得的,要么文化厚重,要么经济够硬。作为省会的石家庄,虽然近些年尽力在挖掘自身的历史,“弱文化”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名字当中一个“庄”字也不够洋气,难怪石家庄多次想要改名。石家庄1968年才成为省会,短短五十年,于石家庄而言,真的是天翻地覆,但石家庄太年轻,资历又浅,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成为带头大哥,以至于省内很多城市不服气,比如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唐山。2解放后省会换地的不仅仅是河北一家,比如河南,从开封换到了郑州;比如安徽,从安庆换到了合肥。虽然到现在都有一些争议,但郑州和合肥,最终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可以扛起带头大哥这个名头。郑州2017年的GDP超过9000亿元,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七,预计2018年能破万亿,进入万亿俱乐部。第二名洛阳的GDP不及郑州一半,当年的省会所在地开封还不到2000亿元。▼2017年河南GDP(前五)而合肥,当年的情形还不如石家庄,2017年GDP却已经超过7200亿,省会城市排名第九,安徽的第二名芜湖,GDP总量也不到合肥的一半,曾经的省会安庆,也才1700亿元。郑州与合肥的GDP增速都超过8%。▼2017年安徽GDP(前五)再看看石家庄,GDP总量6000多亿,在河北仅排名第二,距离第一名唐山还有一定差距,石家庄的经济实力显然还不够强大。▼2017年河北GDP(前五)另外郑州在河南省的GDP占比是22%,合肥在安徽的GDP占比是更是接近30%,石家庄在河北的GDP占比仅16%。或者也可以说,安徽、河南是集全省一力来发展省会城市,这也证明了上述两个城市的资源聚集能力。石家庄的资源凝聚力可就没有那么强了,但不能否认,河北的经济总量是不错的。可能因为河北的版图有着特殊性,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它没有中心,呈半环状围绕着北京和天津。中间还有一块飞地,被京津包围着,地理上和河北联系不紧密,被称为中国最大的“飞地”,那就是北三县。这种布局大大削弱了省内空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而且,河北省会是我国近代省会变迁最频繁的省份,从1913至1968年,省会驻地主要是在保定和天津之间来回更换,竟然更换了11次之多!如果再算上历史战乱时期的“临时性省会”,那更是远不止这个数字。常言道,‘好家经不起三搬’。每搬一次家,都对家当是一次损耗,何况一个省会?不仅造成相当巨大的浪费与损失,也使石家庄至今没能成为一个经济实力强劲、有足够民众心理认同的中心城市。 3是石家庄的存在感太弱,还是唐山的造富能力太强?单从经济上来看,似乎唐山才是河北一哥。顶着省会光环的石家庄和河北GDP第一的唐山,谁才更有未来呢?石家庄占天时,唐山占地利石家庄在历史上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逆袭之路开始于1907年要修建正太铁路,原本是要建在古城正定,因为过正定县要穿过滹沱河,修桥会增加不少成本。机缘巧合下,把铁路起点移到了正定县南面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子就是早年的石家庄。随着近代铁路的兴起,把这座城市带了起来。后来,石家庄一跃进成为交通要塞和重要资源集散地。当年省会在保定和天津之间变来迁去,随着北京和天津都在河北直辖后,省会这个馅饼砸中了占据交通优势的石家庄。石家庄把握住了这次机遇,并且顺利上位。 华丽逆袭,谓之幸!唐山GDP90%来自于资源,煤矿、铁矿等等。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我们都知道,传统工业的各环节在大多数时候高度依赖地理条件:资源采掘类:需要在各类资源产地。重化工:沿海、沿江有大港,水陆交通枢纽。轻工消费品:港口,离产业链上下游近。唐山有矿产资源,也是河北地区最大的沿海城市,这个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可谓占据了地缘优势。也正因如此,这个传统工业城市转型难。唐山是经济主导型城市, 石家庄是政治主导型城市唐山在经济上应当说是略占优势的。这个老牌的重工业城市,钢铁、 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在河北省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九几年开始,河北有一种观念就是唐山人都非常有钱,脖子上戴着大金链子,满大街跑着名车,大把的人开着钢厂,唐山的钢铁经济那时候辉煌的可以。财富外露也给唐山在省内立了一杆大旗。唐山是京津唐工业基地,北京和天津的重工业很多已搬迁至唐山。这也给唐山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石家庄的产业单一,而唐山则承接了北京和天津的工业,两个城市的起点不同,石家庄要靠自身发展,而唐山则不用。石家庄产业主要有制药、纺织、小商品零售等。无可厚非的是,石家庄的一些企业如石药等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从整体是来看,石家庄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在这样的结构下发展起来的经济显得不够雄厚。石家庄的定位除了是国家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还要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契机,但也需要时间。唐山优势有,规模工业强、县域经济强、民营经济活跃。说到县域经济,石家庄有很多贫困县,比如灵寿和新乐人均GDP不到3万,而唐山的县镇普遍比较富裕。石家庄优势呢,三产均衡(唐山工业钢铁和采矿业占比过大)、创新实力强、还有交通和区位优势。最重要的,石家庄是省会。因此,在资源的获取上,唐山和石家庄不是一个等量级。不管是行政力量还是人口吸附力,以及教育医疗资源,石家庄更集中。还比如地铁,石家庄2017年开通了第一条地铁,唐山还在规划之中。唐山的房价低于石家庄唐山和石家庄的房价拉开差距,大概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大概都是从6000左右起步,到了2017年,石家庄在房价上已经远远把唐山甩在身后。目前唐山楼市有价无市,成交量很低。而石家庄的城五区房价坚挺,刚需改善还有很大市场。毕竟石家庄主城区的人口摆在那里,唐山人口增速明显低于石家庄。加上重工业经济的衰落,唐山过去几年经济增速一直疲软,也是房价增速较慢的原因之一。唐山处于守势,石家庄处于攻势由于钢铁去产能和钢铁市场长期低迷的影响,唐山正力图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毕竟不污染还赚钱是所有人的愿景。在发展起新的出路之前,看到漂亮的GDP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唐山这种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太难,传统的产业链不利于延伸并发展新兴产业。2018年一季度GDP石家庄为1433亿元,增速5.08%,而唐山经济则出现了负增长,为1432亿元,负增长7.41%。虽然18年上半年的GDP仍然是唐山领先,但是从数据显示,石家庄的GDP正在和唐山拉小差距。石家庄的经济不断增速,而唐山的经济则出现了负增长。这也使得很多人看好石家庄成为河北第一大城市的潜能。 长远来看,石家庄的发展空间要大于唐山,短期内唐山凭借自身经济的优势或许能和石家庄比肩,但是长远的规划石家庄还是更有优势。4无论如何,对于河北,要摒弃各城市之间的成见,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下,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减少内耗,团结起来共同发展经济。石家庄和唐山,恰似河北的两个双子星,本可以一南一北,拉动全省。唐山携手秦承,石家庄携手邢衡,邯郸联动晋鲁豫,北京抓张保,天津带廊沧,全省齐奋进,赶超富省份。河北又称“冀”,冀是希望,河北本是希望之地。衷心祝愿河北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